手表的歷史并不長,實際上還不到150年,是計時掛表的小型化演變產品。瑞士傳奇奢侈表商百達翡麗在1868年定制了第一塊手表。而手表取代懷表開始普及,還要歸功于100年前的奢侈品商卡地亞。50年前問世的石英表開始取代昂貴的機械手表,將手表真正普及到千家萬戶。
手機的普及一度給手表的前景帶來了黑暗。從十多年前開始,消費者更習慣拿出手機查看時間以及更多信息,而逐漸忽視淡忘了手腕上的那方寸之間。手表已逐漸失去了原先的固有功能,而更多地演變成為一種時尚品和奢侈品。
智能手表能否重新創造出剛性需求,給手表領域帶來二次復興?或許,智能能夠為手表重新注入活力,成為未來的新興產品,但至少從目前來看,智能手表仍然處于非常初期的探索階段,依然是科技達人和炫酷極客們的發燒玩物。
看臉的世界
承認吧,這就是個看臉的世界,明星偶像如此,電子產品更是如此。在競爭極為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先不論硬件與參數,擁有出眾設計和良好材質產品總能獲得消費者的第一眼青睞,蘋果、索尼、HTC等品牌均是如此。
對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智能手表來說,設計與做工就顯得格外重要。智能手表目前的功能與定位本來就非常模糊,通俗地說,還處在“可用可不用”的階段, 遠遠不是智能手機那樣的生活必需品。一種并沒有迫切需求的產品類型,要獲得用戶與市場的認可,就需要更多的在設計美感上下文章。
這就是為什么谷歌與英特爾會努力尋求與紐約時尚圈合作,推進谷歌眼鏡和可穿戴設備。只有優雅時尚的設計才能吸引普通消費者去嘗試全新的科技產品。這也是為什么Moto 360從一開始就獲得行業關注,而三星推出了數代智能手表依然沒能吸引用戶眼球。
怎樣才算是美的智能手表?對于這個問題,各家廠商有著自己不同的美學方向。簡單地說就是,一款智能手表看起來像是電子表還是傳統表。前者包括了目前市場最常見的產品,包括Pebble、三星和LG等廠商;后者則包括了摩托羅拉和法國Withings等公司。
Pebble、三星的智能手表則以徹底的電子表樣式出現。方形的表盤,液晶的數字,塑膠的材質,都體現出這是一款快消電子產品。即便是三星加入了金色配色,也同樣具有濃濃的科技數碼風格。
而摩托和Withings的手表以圓形表盤出現,表身采用316L不銹鋼材質,表帶使用了皮質或金屬表帶。為了減少充電插口帶來的視覺沖擊,摩托使用了無線充電技術。至少在外觀粗略的看,佩戴這兩款智能手表可以近似于傳統的石英表。
蘿卜青菜各有所好,很難客觀的評判一塊手表的美丑。但至少以傳統手表面目出現的智能手表總能第一時間吸引到用戶的關注。今年6月Moto 360初次發布時,大量的科技媒體在報道時都使用“迄今最漂亮的智能手表”,而Withings Activite獲得的贊譽是“最像傳統手表的智能手表”。(Activite的功能與眾不同,實際上是智能手環和傳統手表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