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類監測功能就是其中之一。今年的智能手表普遍可以測量運動、心率或者睡眠狀況,這實際上是此前智能手環所扮演的功能角色。但在實際使用中,智能手表至少在目前還無法取代智能手環。目前智能手表很少有50米防水(游泳級),巨大的表盤也不適合帶著睡覺,何況都逃脫不了每天充電的命運。
因此,Withings Activite的設計理念就顯得別具一格。這家專注于健康類智能產品的公司把傳統石英表加入了智能手環的功能組合。嚴格的來說,這款手表根本不算是智能手表,如果按照智能手機伴侶的定義來看的話。此類純健康類智能手表還包括了被英特爾收購的Basis以及和魅族一道發售的inWatch。
Withings Activite實際上是傳統手表與智能手環的結合
除了健康類智能手表,其他智能手表最大的挑戰因素還是電池。按照目前基于智能手機伴侶定位的功能,當前的智能手表電池還無法應對頻繁的操作與使用,無論是三星、LG還是摩托或是蘋果,這些智能手表的續航時間都只有一到兩天的時間,基本都需要每天晚上進行充電。
手機、平板、電子書、手環,如今人們身邊有太多的電子產品都需要充電。對于智能手機這樣的必需品來說,每天充電是略感無奈但也只能接受的。而很多用戶并不愿意又增加一個每天充電的新產品,尤其是智能手表這樣沒有迫切需求的產品。
在當前的電池技術多年無法突破的情況下,要延長智能手表的續航時間,就只能在功能上做減法。無論是蘋果還是谷歌手表,目前的功能設置都過于繁瑣,為了吸引用戶使用加入了大量的功能。一款智能手表要獲得主流市場的認可,至少要達到Pebble那樣一周的續航時間。而對于現在的蘋果與谷歌手表功能來說,這個目標或許還需要一到兩年時間。
雖然已有大量產品問世,但目前的智能手表行業依舊處在探索階段,原本期待的蘋果也未能改變行業走向,而Android手表表現則完全取決于谷歌。這種摸索的狀態還要持續多久,智能手表需要朝哪個方向發展才能重新定義手表,或許只能期待一個革命性產品的到來。但這一次,或許谷歌更值得期待。